劉 芹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故我國歷史上有人將書與“吃食”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達到增長知識、開啟智慧的目的。
唐代有個詩人叫張籍,是個不折不扣的“追星族”,他的偶像是大詩人杜甫。一日,他將一帙杜甫的詩作焚燒成灰,再拌以膏蜜,全數(shù)吃下,后抹嘴曰:“令吾肝腸,從此改易?!痹S是入腹的杜甫詩作起了作用,張籍的作品在輝煌燦爛的唐代詩壇亦占有一席之地,如他的一首《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當然,張籍的“吃詩”實屬例外之舉,而我國歷史上也不乏有人將書與吃喝牽涉在一起。北宋詩人蘇舜欽借住在親戚家時,每晚定要邊讀書邊喝一大斗酒,親戚覺著奇怪,便決定晚上悄悄去察看。恰逢這天蘇舜欽讀《漢書·張良傳》,當念到張良與刺客“椎秦”一節(jié)時,蘇擊掌而嘆“可惜呀?jīng)]有打中”,隨即滿滿斟了一大杯酒,一飲而盡。后又讀到張良對劉邦說“自從我在下邳起義后,與皇上在陳留相遇,這是天意讓我遇見陛下呀”,他又拍案嘆息道:“君臣相遇,如此艱難!”說罷又飲下一大杯酒。親戚見此情景大笑說:“有這樣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睆拇耍K舜欽將《漢書》作為下酒物一事便被傳為了美談。細細品讀其詩,作似乎能感受到一絲酒氣襲人:“嘉果浮沉酒半醺,床頭書冊亂紛紛。北軒涼吹開疏竹,臥看青天行白云?!?/p>
事實上,“吃書”之舉也是可以變通的。相傳宋代有一個叫韓宗儒的人,愛貪便宜,花錢吝嗇。當朝有一位收藏家極愛蘇東坡的手札,韓宗儒又恰與蘇東坡有一點書函往來,于是他便將蘇東坡給他的信札討好地送到了那位收藏家的手中,希望能收到些有價值的收藏品作為回禮。不料,收藏家的回禮也甚是有趣,竟是幾斤市值不便宜的羊肉,可供全家吃好幾頓了。久而久之,這一軼事外傳開來,蘇軾的好友黃庭堅便跟蘇軾開起玩笑來:“從前王羲之以自己的書法換所愛之鵝,還算雅潔,今天你的書札卻被人換成羊肉吃了?!边@事到后來變得有些難以收拾。一天,蘇東坡正忙于公務,這個韓宗儒又遣人送來一封書信,他打開一看并沒有什么內容,便擱置一邊。不料送信人不依不饒,在門外叫嚷著一定要取得回信才走。好脾氣的蘇東坡也被弄得哭笑不得,只能一語道斷:“回去告訴韓宗儒,今日斷屠?!币馑际墙裉觳换匦帕?,也免得人家的羊遭到屠宰。
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在求學期間有次乘車外出,帶了些梨和香蕉,還拿了一冊愛爾蘭作家弗蘭克·赫里斯的著作《蕭伯納傳》。他一邊吃水果一邊讀書,感到很是愜意,于是便在當天的日記中記錄了下來:“讀赫里斯的《蕭伯納傳》,配著水果,別有風味。”
肚里“吃的書”多了,也要善待愛護。東晉名士郝隆曾做過桓溫的參軍,在每年七月七日百姓晾曬被褥之時,他總要仰臥在太陽下,有人問時他便答道:“我曬我腹中書?!碧K東坡也有類似之舉。他每天早晨起床,必先泡一大杯濃茶,徐徐飲下,自稱“澆書”,在他看來,花草得常常澆水,這滿腹的詩書當然也不能“旱”著。
(責任編輯:盧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