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初臨,“箱”遇高平已是燈火流轉、人聲浮動,市民們早早尋得最佳觀賞位置,等待著夜晚的文化大餐。上黨梆子《長平繡娘》選段如泣如訴,纏綿悱惻中盡顯非遺神韻;《八音繞梁秧歌情》則鼓樂鏗鏘,激昂澎湃處直擊觀眾心弦……這僅是今夏晉城高平市文化大餐的一隅。
今年以來,高平市創(chuàng)新構建“市統(tǒng)籌、鎮(zhèn)組織、村主演”三級聯(lián)動機制,打造“晚會+市集”模式,點燃群眾熱情,真正讓文化“小活動”轉化為惠及多方的大能量,繪制成一幅幅全域共振、多元場景交織的生動畫卷。

“箱遇高平”以集裝箱藝術街區(qū)為背景,國潮風手繪與高平方言的融合與碰撞,打造出兼具潮流與地方特色的演藝空間,各地特色美食讓游客流連忘返;琺華田園融合自然野趣,田園風光和夢幻星空融為一體。晚會現(xiàn)場,特色攤位依次排開,游客們席地而坐,悠閑暢聊,欣賞節(jié)目,掌聲和歡呼聲此起彼伏。而“村晚”更是別具風情,村子的古戲臺上、口袋公園里、百年大槐樹下、田間地頭,都化作“村晚”的舞臺;“村BA”的賽場,球場的燈光驀然點亮,球員們的身姿或許稱不上專業(yè),但那份最純粹的熱愛卻如星火般熾熱。
60余場消夏晚會和“村晚”,高平以全民參與、多維互動為核心,打造了一場覆蓋超百萬人次的群眾文化盛會?;顒訁R聚30余種藝術形式,吸引了100余支本土團隊、500余名返鄉(xiāng)大學生及2000余名群眾演員同臺獻藝。

與此同時,還有一場場接地氣的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鐵佛寺守護者79歲的王改英,帶著三代同堂的家人登臺,深情講述跨越半個世紀的古建守護故事;
高平鼓書《聽我圪噴會兒》、上黨梆子《三關排宴》,這些古老的非遺煥發(fā)出新的光彩……高平獨特的鄉(xiāng)土文化魅力在全民共創(chuàng)共享中璀璨綻放。
當繽紛活動遇上夏日涼爽夜晚,產生的不僅是精神的愉悅與視聽的享受,更有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活動現(xiàn)場,在觀眾入場、退場的必經之路上,設置餐飲、文創(chuàng)、農特產等攤位,推出“啤酒燒烤套餐”“非遺手作體驗”等沉浸式消費體驗。市民游客在欣賞精彩節(jié)目的同時,還能愜意品嘗美食、選購心儀商品,夏夜消費熱情持續(xù)攀升。
據初步統(tǒng)計,高平消夏晚會、“村晚”、“村BA”活動啟動以來,市鎮(zhèn)村三級活動覆蓋群眾164余萬人次,帶動增設攤位300余個,實現(xiàn)消費總收入1620余萬元。文化活動的“高人氣”有效轉化為拉動消費的“強引擎”,為高平市的夏日經濟注入了蓬勃動力,真正讓如織的“觀眾流”變成了可喜的“現(xiàn)金流”。(武笑)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