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列車緩緩駛?cè)牍枮I西站,返鄉(xiāng)總是更多一些喜悅。踏上站臺,鼻腔被凍住只在一瞬間,空氣中有一種獨屬于這座城市的“煙火氣”。
這是我到北京讀書、工作的第10年。這個春節(jié)與以往有所不同,“冰城”哈爾濱迎來亞冬盛會,我也有幸成為新華社哈爾濱亞冬會報道團的一員,以全新的視角感受我的家鄉(xiāng)——熟悉而又陌生的“爾濱”。
從2015年到北京上大學起,每次放假回家都會全家一起到中央大街散散步,即便是零下20多攝氏度的冬天也不例外,如同一種“儀式感”。
蛇年新春,年味兒與亞冬會交織相融,中國結(jié)、紅燈籠點綴著這條由“面包石”鋪就的中央大街,遠處不時響起悠揚的小提琴聲勾勒出城市的浪漫,“冰晶藍”“丁香紫”“興安綠”“豐登黃”四大亞冬會主題色系構(gòu)成主色調(diào),“冰雪同夢、亞洲同心”的主題口號早已深入人心。
雪韻丁香,綻放“冰城”。
亞冬會開幕式上,丁香花除了是主火炬塔的造型之外,也作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融入文藝演出部分。氣息總能留給人最深刻的記憶,丁香花的芬芳便是如此,每當在北京街頭偶然聞到丁香花香,我都會駐足停留。
有一天早上,在去主媒體中心的路上,看到了冰球組同事的一篇稿子《亞冬會|冰上雪》。中國男子冰球隊在對陣實力強勁的哈薩克斯坦隊的比賽中,中國隊守門員孫澤浩頻頻化解危機。稿子中寫道:“中國隊的門前,一次次被雙方冰鞋下的利刃劃過,而這冰上的雪,就是冰刀摩擦冰面劃出的冰渣聚集而成?!?/p>
中國隊守門員的名字把我的思緒拉回了小學時光。我想起有一位小學同學也叫孫澤浩,記憶很模糊,但有印象他后來去練冰球了。我隨即給冰球組的同事發(fā)了微信,同事給我發(fā)來了他在賽后混采區(qū)接受采訪的照片。我一眼就認出來了,就是他,沒錯!
幾天后,同事在混采區(qū)又采訪了孫澤浩,他也還記得我。孫澤浩小學畢業(yè)后就到北京練冰球,如今29歲的他已經(jīng)是一位老將,肩負起幫助年輕隊員成長的責任。很遺憾在比賽期間我沒能有機會到現(xiàn)場給孫澤浩和中國冰球隊加油,但與多年未見的小學同學在家鄉(xiāng)舉辦的國際賽事中“相遇”,已經(jīng)足夠驚喜,因為我們在這座城市的故事還在繼續(xù)。
走在熟悉的街頭,小時候覺得很遠的路,現(xiàn)在感覺只有幾步之遙。時間也如同腳步一樣,越來越快。亞冬會為這座城市增添了活力,將“爾濱熱”推向新高度。地鐵三號線全線貫通,城市基礎(chǔ)設(shè)施顯著提升,讓家鄉(xiāng)人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人們以無限熱情擁抱冰雪盛會。
有一次從主媒體中心打車去采訪,司機師傅說:“我學了半年英語,這亞冬會都快閉幕了,硬是一句沒用上,好不容易拉了倆外國乘客,人家還會說中文?!蔽倚χf:“咱也沒白學,總能用得上?!毕萝嚽埃矣糜⒄Z和司機師傅說了句“謝謝”,他愣了一下,還是沒說英語,用東北人的爽朗說了聲“得嘞”。
從亞冬會再出發(fā),“爾濱”的故事會越來越精彩。(李春宇)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