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6月19日專電(記者艾福梅)巖畫專家近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香山大峽谷進行野外考察時新發(fā)現(xiàn)了200余幅史前巖畫,這些巖畫均為具象巖畫,包括老虎、鹿、羊等動物巖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尚未完成的射獵圖。
寧夏博物館原館長周興華告訴記者,射獵圖高約1.4米,寬約2米,敲鑿單體圖像10個。圖右邊一射獵者張弓搭箭,迎面射向一只大羊的頭部;圖左邊一射獵者張弓搭箭,從后面射向另一只大羊的臀部;圖右下方還有羊只與不明動物;圖下部右邊兩人交手,似為舞蹈,左邊一人雙手高舉,似為歡呼。
“香山大峽谷射獵圖為巖畫研究者提供了原始人類制作巖刻作品的方法,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敝芘d華說。
據(jù)介紹,在此幅射獵圖的上部有一幅未完成的羊巖畫:只完成了羊頭及羊脖子的制作,而身腹、四肢、尾巴僅以稀疏的敲鑿麻點勾勒了草圖,屬半成品。繼續(xù)完工的程序是如制作羊頭及羊脖子那樣,按照已勾勒好的草圖,將稀疏的敲鑿麻點繼續(xù)密集敲鑿為貫通的麻點凹槽。
“射獵圖敲鑿痕跡粗率豪放,麻點凹坑口大底小,顯為堅硬尖銳石器敲鑿而成。據(jù)此,這幅射獵圖可作為研究巖畫的敲鑿工具、制作程序及解釋巖畫半成品的范例與證據(jù)。”周興華說。
巖畫早在文字產(chǎn)生之前就已出現(xiàn),是古代先民在漫長的歲月里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在巖石上繪制和鑿刻的圖畫,記錄了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寧夏巖畫是中國三大巖畫體系之一——北方巖畫的重要代表,而中衛(wèi)香山區(qū)域是其重要分布點之一。
此次在香山大峽谷所發(fā)現(xiàn)巖畫內(nèi)容豐富多彩,線條簡潔明快,風格稚拙質(zhì)樸。單個圖像主要是老虎、鹿、羊、馬、牛等和難以辨認的奇異怪獸;組合圖像主要是動物與動物、人與動物、狩獵動物等。還有單人舞、雙人舞、騎乘舞等。射獵圖逼真、生動地展示了史前人類的狩獵場景與原始信仰。
(責任編輯:王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