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网站,无码一级午夜福利视频免费区,丁香亚洲婷婷,九九福利国产精品日韩精品,毛片在线观看免费亚洲,美女日卩久久精品网,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欧美码不99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旅游頻道>>旅游>>正文
南禪古寺承唐韻 顯通寺里佛光映
2016年06月12日 15時33分   忻州在線

王文君

“人說山西好風光,我說最美是忻州。佛光五臺景色美,黃河奔騰浪里走;雁門雄關(guān)留漢韻,蘆芽山上游客稠……”美麗忻州以她秀麗的風姿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展現(xiàn)著獨特的忻州魅力。在申辦全省旅游發(fā)展大會火熱進行之際,讓我們共同欣賞忻州美景,感受忻州之美,一起為“心靈之舟”加油助力!

南禪寺

說起古建筑,忻州有一個“中國第一”,那就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唐代木構(gòu)建筑——南禪寺。

南禪寺位于山西五臺縣城西南22公里李家莊西側(cè)。坐北向南,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圍成一個四合院形式。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大殿平梁下保存有墨書題記,足證重建于唐建中三年(782)。晚唐時武宗“會昌滅法”幸免毀壞,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的唐代木構(gòu)建筑。大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式屋頂,殿前有寬敞的月臺,柱上安有雄健的斗拱,承托屋檐,殿內(nèi)無柱,四椽桴通達前后檐柱之外,梁架結(jié)構(gòu)簡練,屋頂舉折平緩。說明我國唐代建筑技術(shù)已有很高水平,而且已普及到偏僻山村。

上世紀70年代,大佛殿進行了落架大修,為了盡可能地保持原貌,拆除時一磚一瓦,一椽一梁都進行了編號登記,修復時嚴格按順序施工,真可謂嚴密細致,不差分毫。其間,國家文物局長王冶秋兩次親臨現(xiàn)場,可見文物部門的重視。修復后的大佛殿原樣保持了唐代的樣式和風格。

大殿內(nèi)有磚砌佛壇,寬8.4米,高0.7米,壇上滿布唐代彩塑。形體、衣飾、手法與敦煌唐代彩像如出一轍。主像釋迦牟尼跏趺坐于束腰須彌座上,手式作禪宗拈花印。兩側(cè)及前面有菩薩、天王,仰望童子以及撩蠻、佛霖等共計十七尊。各像面形豐潤,神態(tài)自若,服飾簡潔,衣紋流暢。各像塑造精巧,手法純熟,是我國唐塑中的佳作。寺內(nèi)的龍王殿為明隆慶三年(1569)所建,其余殿宇為清代建筑。

目前,經(jīng)過建筑學家、考古學家多年考察確證,全國共有4處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建筑,它們都奇跡般地聚集在山西省內(nèi)。除了五臺山的南禪寺、佛光寺,還有芮城廣仁王廟、平順天臺庵。這些榫卯結(jié)構(gòu)不著一釘?shù)哪緲?gòu)建筑,展示了唐代獨特的藝術(shù)神韻。但從規(guī)制、建筑手法以及影響力來講,另外兩處遠不如佛光寺、南禪寺。因而,可以毫不夸張地講,五臺山唐代木構(gòu)建筑稱冠中國,稱冠亞洲。

顯通寺

民間說法,上得五臺山,許愿要找五爺廟,看寺必看顯通寺。原因在于顯通寺是五臺山最古老的寺院、也是最大的寺院,也是五臺山中地位最高的寺院。寺內(nèi)薈萃了中國一大批古代建筑的精品杰作。

顯通寺的前身,就是大孚靈鷲寺。《清涼山志》載:“北魏孝文帝再建大孚靈鷲寺。環(huán)匝鷲峰,置十二院?!苯耧@通寺,即善住院。菩薩頂,即真容院。由于寺前有花園,故又名花園寺。唐太宗時重修。武則天時以新譯《華嚴經(jīng)》中記載著五臺山,于是更名為大華嚴寺。到了明代,明太祖予以重修,賜名“大顯通寺”。占地一百二十多畝,有殿堂樓房四百多間,中軸線上,一連七進大殿,東西廊房對稱配合,形成整肅嚴謹、闊暢宏大的布局結(jié)構(gòu)。建筑樣式各異,多帶宮廷建筑色彩,堪稱明清寺廟建筑的典范。入顯通寺前,首先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座下層為石券洞、上兩層為木構(gòu)建筑的高大鐘樓,石洞的門楣上,刻有四個遒勁的大字:“震悟大千”。顧名思義,是說渾厚悠長的鐘聲,能把大千世界震得醒悟過來。

鐘樓上懸吊的大銅鐘叫幽冥鐘,也叫長鳴鐘,鑄造于明天啟年間(1612-1627年),鐘身高八尺,最大外徑五尺,厚三寸,鐘口邊緣成蓮花瓣形狀,外皮刻有楷書佛經(jīng)一部,共有一萬多字。這口銅鐘是五臺山寺廟中最大的鐘,據(jù)說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穿過鐘樓門洞,沿石鋪道右拐左折,便是顯通寺的山門。山門看上去豪雄而典雅,兩旁豎著石碑,碑身一邊是大草“龍”字,一邊是大草“虎”字,自由揮灑,一筆寫就,字形具有龍虎的形象,為雷雨居士所書。據(jù)說,佛寺選址講求風水,除了靠山之外,總以左青龍、右白虎為佳,顯通寺山門兩側(cè)無此二山,故立此二碑為補。

入寺內(nèi),是一連七進的殿宇,分別為觀音殿、文殊殿、大佛殿、無量殿、千缽殿、銅殿和藏經(jīng)殿。

文殊殿重建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大佛殿重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均系木結(jié)構(gòu)建筑。明七暗三,上為四阿頂,下為四出廊,108根木柱圍在四周,前置重檐抱廈,雕梁畫棟,非常壯觀。

無量殿是一座磚砌結(jié)構(gòu)建筑。相傳,唐代清涼國師澄觀于唐德宗建中四年在此殿內(nèi)著述《華嚴疏抄》,寫作達四年之久。殿內(nèi)供毗盧佛大銅像,取佛法無量之意,稱為“無量殿”。又因殿內(nèi)沒有梁柱,有人也叫“無梁殿”。這座殿分上下兩層,也是明七暗三,面寬28.2米,進深16米,高20.3米,重檐歇山頂,磚砌而成,三個連續(xù)拱并列,左右山墻成為拱腳,各間之間依靠開拱門聯(lián)系,型制奇特,雕刻精湛,宏偉壯觀,是我國古代磚石建筑藝術(shù)的杰作。無量殿正面每層有七個閣洞,閣洞上嵌有磚雕匾額,有的題“普光明殿”,有的題“法菩提場”等等。顯通寺無量殿東側(cè)的明代16級木質(zhì)高塔。意喻釋迦牟尼佛“七處九會”,即釋迦牟尼在七處地方九次講《華嚴經(jīng)》。因此,無量殿又稱七處九會殿。

無量殿后是千缽殿,內(nèi)供有銅鑄的千缽文殊。這座銅像的造型,選了文殊菩薩多種法像中的一種:頭上又有頭,共壘疊著五個頭型,兩邊伸出許多手臂,統(tǒng)稱千臂。佛家對文殊菩薩這個神話人物形象的想象力,亦可窺見一斑。

出千缽殿,拾階而上,就到了銅殿和銅塔前。銅殿是一座青銅建筑物,鑄造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據(jù)《清涼山志》記載,銅殿是五臺山高僧妙峰于明朝萬歷年間,集全國13省布施,用10萬斤銅鑄成。妙峰大師曾鑄三座銅殿,一座在南京,一座在峨眉山,一座在五臺山,規(guī)格樣式一樣。前二者已失,顯通寺的這座是國內(nèi)僅存的。銅殿前下方左右兩側(cè),各矗立著一座銅塔,于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鑄成。這里原有五座銅塔,隱含五座臺頂,可惜有三座被日軍侵華時盜走。

(責任編輯:王辰安)

關(guān)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wǎng)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wǎng)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wǎng)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協(xié)議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